从糖业到茶业,从东南亚到港台,生于清末的他商业版图遍布多地

在鼓浪屿,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邸,紧邻着日光岩,静静欣赏着鼓浪屿的天光变化将近百年。此处当年的商铺也都是由一位印尼华侨郭春秧所兴建,而锦祥路,也是以他经营的商行来命名。然而,很少人知道,这位宅邸的主人正是郭春秧。今天,我们将聊聊这位印尼华侨的创业故事。

1870年,福建省同安县角美乡寮东社迎来了一位男婴,郭春秧。他的家境并不富裕,且父亲过世后,家庭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。年幼的郭春秧只能全仰仗着其祖母的资助,上学的梦想也变得遥不可及。在郭春秧十八岁那年,他的伯父郭河东闯荡南洋已有小成,于是他便搭乘小船穿越海峡,离乡背井前往南洋。

到达印尼的爪哇之后,郭春秧只能在伯父糖厂的最基层打零工。不久,荷兰的先进机器冲击了当地传统制糖厂,市场陷入困境。而郭春秧凭借着超凡的商业头脑,向伯父提出引进先进机器改变制糖技术,抢先度过危机,并由此成为伯父的重要助手。随后,他更是联合伯父的儿子等人,共同成立了新厂,并陆续收购了所有股份,自此郭春秧的商业王国,“锦茂行”就此崛起。

从糖业到茶业,从东南亚到港台,生于清末的他商业版图遍布多地

然而,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糖价暴跌,市场一片恐慌。郭春秧认为战争结束后,糖价必定会回升,结果他赌对了。他甚至跃居了爪哇的四大糖王之列。郭春秧在南洋以“糖”打天下后,转向了出产蔗糖的台湾,继续扩大版图。

当时,台湾由日本殖民统治,糖的经营权被日本人牢牢控制着。于是,郭春秧将目光投向了台湾茶叶。尽管欧美洋行的积极介入,使得台湾优质乌龙茶的销售遭遇困境。然而,郭春秧并不服输,看准了乌龙茶田主要聚集在台湾中部,他便联合来自福建厦门的商人,以及其他华侨等人,携手前往大稻埕发展。首先,他们鼓励台湾北部农民也开始种茶,并种植“包种茶”,和欧美垄断的乌龙茶区分开。同时,他们还向台湾茶商提供资金,并结合板桥林家新高银行的助力,使包种茶很快广受市场欢迎。郭春秧受此启发,率先将包种茶引进爪哇,没想到不但得到当地华侨的喜爱,就连爪哇人的接受度也很高。接着,郭春秧开始在大稻埕设立茶厂,并成立了台北茶商公会,担任第一任会长。

此后,茶叶销售拓展至南洋、中国以及欧美等地,大稻埕的精制茶厂和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郭春秧更带着台湾包种茶斩获了多项国际茶叶大奖,并在1900年,携带这种茶叶参加了巴黎万国博览会,获得了茶叶金奖。当时,他还率先创立了台湾契茶店,开创了特色行销方式。

后来,郭春秧也将目光转向了香港。当时,爪哇原糖都须转运至香港,再精制成白糖后才可以销售,但这个环节却被香港当地的洋行牢牢把持着。于是,郭春秧开始增加在香港的投资。在他的计划中,第一步是在香港北角填海造陆,第二步是建造属于华人自己的港湾,第三步则是建造属于自己的精制糖厂。1921年,郭春秧成功竞投了北角发电厂边的一片天地,计划通过填海造地,建造糖厂。然而,1925年,香港爆发“省港大罢工”,加上国际糖价波动和下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806516472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aitaozhuan.com/36261.html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